週記(五)
2025-02-22
開學
書法課
這是我在臺大第十二個學期。從來沒有跨校選課,這是第一次,選了一門師大的書法課。
週一下午兩點四十五分,我在住處附近買了一杯可不可,沿著和平東路,騎 YouBike 到師大。我想提前一些,避免找不到教室。這樣的擔心果然不是多餘的,我找了好一陣子,才找到教室。在抵達教室之前,我先去了和平 II 校區,後來才發現原來教室是在和平 I 校區。
然後我穿過行政大樓——建築風格與臺大的相似——到了文學院。文學院給人一種擁擠的感覺。下課時間,幾乎每間教室門口都有人在等待。
不過我也想到或許其實如駱明慶所說,是臺大社科院的教室太空。坐定位以後,我還是感覺蠻緊張的。我感覺自己像是重溫剛上大學的那種忐忑不安心情。希望能從這門課中學到一些東西。
週四晚餐
KM 覺得我可能對計量感興趣,上週便問我要不要和 JE 吃晚餐,時間是週四晚上。我答應了。不過,上週五 YC 打球受傷,因此 KM 說改在 YC 家吃晚餐。
聽完 JE 的 CRETA seminar 以後,我們搭捷運到古亭站,然後 YC 的太太領我們到 YC 家。這時,YC 的爸媽正在準備晚餐。我一直都很不適應社交場合,這時候顯得更尷尬,只能尷尬地笑。
YC 的媽媽廚藝不錯。不過也因為是 YC 的媽媽煮飯,我不好意思挑食,連番茄海鮮湯裡的洋蔥都吃了。他還炒了兩道青菜、切了一盤烏魚子,一盤馬鈴薯燉肉、還有一盤炒蝦。喝了一點點酒,最後還吃了冰淇淋。
飯桌上大家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開一些隨機的話題。畢竟平常也不是多常見面的人,有點考驗社交的能力(我完全沒有)。我記得上次跟 Alice 聊天後,KM 問我聊得如何,我說我常常不知道要跟他說什麼,有點尷尬。他說,聊天也是需要多練習的。大概是這樣吧。
YC 的家庭應該不算是非常有錢,但生活還算是過得不錯。他們是外省人。據說,他媽媽的家庭到臺灣以前應該過得蠻舒適的,不過來臺灣就是什麼都沒帶,聽說在他媽媽出生前,長輩也把傭人都遣散了。有趣的是,他爸還說他媽媽的祖父(也就是 YC 的外曾祖父)臨終前還告訴兒女,「遲早要回大陸去的!」(當時兩岸還沒有交流)。
此外,也就是隨機地見過幾次面,意想不到的是 YC 的爸媽對我這張臉還有印象。
其他課程
除了書法課,我還聽了一堂「統計管制與最佳化方法概論」。這門課對我來說太簡單了,因此我只是坐在教室裡頭,沒打算要選這門課。我猜這門課適合工學院,特別是工業工程領域,而對應用統計感興趣的人。
我也去上統計所開的「統計學習」,老師教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。沒意外的話我會修這門課。這門課似乎不是被定位成一門理論課,畢竟 ESL 的內容真的包山包海,要想教得深入真的很難。第一週老師就帶過了第一、二章,跳過第三章以後,開始講第四章。乍聽之下他講得蠻清楚的。只是 ESL 可以練習的東西真的很多,比如學習重製課本圖表之類的,感覺就要花不少時間。希望能拿捏好時間。
研究與閱讀
這週去了一天半的衛福部:週三早上、週四早上、週五下午。開學以後的時間不得不分配得更緊湊、更零碎。沒什麼研究上的進展,也沒有讀書。要趕緊找到碩論題目,調整好步調,然後恢復閱讀。
其他
記錄一下新吃了什麼。
週一吃了溫州街蘿蔔絲餅達人。這間似乎是名店,週一傍晚路過看到大排長龍,於是跟著排隊。我第一次吃蘿蔔絲餅,就是油炸的麵團包著蘿蔔絲。味道還可以,裡頭的蘿蔔絲很多,吃起來有點脆脆的,不過網路上也有人說他們不喜歡這樣偏生的口感。我倒是覺得還好。我還點了蔥油餅,同樣是油炸的。我比較喜歡蔥油餅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放冷了才吃,感覺非常油,但蔥香味道還不錯。以價格和味道而言還不錯,是如果不用排太久的隊,而且吃垃圾食物的額度還沒用罄的時候會想吃的店。
週六吃了 Boulangerie Ours,四維路上的歐式麵包店。我買了一根長棍、一個肉桂捲(sticky bun)、一個蘆筍培根佛卡夏和一塊巧克力餅乾。都很好吃。長棍外皮酥脆,內裡軟綿,味道不錯。肉桂捲的肉桂、堅果和焦糖味都很香。佛卡夏的蘆筍很鮮嫩,培根的鹹味和起司的香氣很搭。巧克力餅乾的巧克力味道很濃。下次還會再訪,試試看酸種和三明治。